金匮要略语译 |
|
【关键词】:金匮,金匮要略,要略,略语 【作者】:admin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
|
-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全新】任应秋医学全书丛书六本套/伤寒论语译+伤寒论证治类诠+医学启源+金匮要略语译+濒湖脉学白话解+运气学说六讲 共6册 任应秋医学丛书医学启源+濒湖脉学白话解+运气学说六讲+伤寒论证治类诠+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
-
商品描述:
-
共6册 任应秋医学丛书医学启源+濒湖脉学白话解+运气学说六讲+伤寒论证治类诠+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开本32 作者任应秋 装帧平装 页数248 字数118000 ISBN编码9787513254779 运气学说六讲(任应秋医学丛书) 9787513254762 49.00 任应秋医学丛书:伤寒论语译 9787513254748 68.00 任应秋医学丛书:濒湖脉学白话解 9787513254755 29.00 任应秋医学丛书:金匮要略语译 9787513250450 78.00 任应秋医学丛书:医学启源 9787513254779 39.00 伤寒论证治类诠 9787513254731 49.00
《运气学说六讲》
本书是阐述五运六气学说的专题著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综合历代运气著作,去芜存菁,整理成章。先述运气学说的由来和产生的科学基础;次述干支甲子的基本知识和对运气学说的意义;再述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以及运气同化诸问题;*后列“运气学说与辨证论治”专节,以《素问·藏气法时论》为范例,阐述运气学说在中医临床中运用的原则和大法,使理论密切结合实际;文后附有“六十年运气交司表”,以便于读者学习和运用。全书解说明晰,体系清楚,可供学习和研究运气学说者参考。
《伤寒论语译》
《伤寒论》是中医诊*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文义含蓄深奥,初学者往往感觉不容易习读。为此,任应秋在20世纪50年代编著了《伤寒论语译》一书,于1957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以明赵开美复刻、宋林亿校本作蓝本,去其重复,正其错简,分篇分条进行讲解,同时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因此每条分作“校勘”“音义”“句释”“串解”“语译”“释方”等项内容。在每一段落后,作者将该篇的内容重行组织,附以“表解”,使读者更易了解该段落的知识结构。历来《伤寒论》注家虽多,在20世纪50年代,用现代语翻译尚属新创,也是本书的重要特点之一,任应秋把条文的含义,用现代语言的方式,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大减轻了学习者阅读的负担,为学习中医经典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此次整理,立足于不改变作者的原意,而就文字、标点、行文、引文、体例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的处理。尤其是在“引文”方面,因原作者引用的文献版本不详,因此以现可查阅到的文献为准进行了校对。本书适合各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濒湖脉学白话解》
《濒湖脉学》为明代李时珍所编著。采撷各家论脉的精华归纳成27种脉象。书中不仅扼要地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相类脉的鉴别、脉象与病症的关系等,而且采用了歌诀体裁(七言诀),便于诵记,是学习中医脉学的一本好书,历来为广大医家所推崇。但是,由于书中的古词、术语较多,对于现代读者,特别是初学中医的人来说,有些内容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为此,任应秋先生在原书的基础上加以语译,除了阐明原意外,并结合作者的体会附以必要的说明和注解并结合个人体会附以必要的说明和注解,便于习读。
书后原附录的是南宋?崔嘉彦所著的《四言举要》,李言闻(李时珍的父亲)对其有所删补。任应秋看其颇具脉学概要之说,将其置于书首,名“四言诀”;除了对其进行解释之外,还将其分类划段,以彰显原作者的思路。
由此,于1961年完成了这本《濒湖脉学白话解》的小册子,是年9月出了*1版,于1979年3月又出了第2版。本次整理,未进行大的修改,仅纠正了个别错字。"
《金匮要略语译》
《金匮要略方论》是中医学面向临床的一部*典著作,内容丰富,文义含蓄深奥,初学者往往感觉不容易习读。为此,任应秋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编著了《金匮要略语译》一书,于1959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任应秋先生作者根据明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中的《金匮要略方论》,用现代语明白浅显地逐条进行翻译,并选择了较切要的各家注释,作为帮助理解的依据。又于每篇之*,冠以概括的介绍,于每篇之末,附以小结和主要内容的表解。即使既使读者对各病症的辨治有所体会,又便于系统地掌握全篇之纲要。对于蕴藏着古代实践经验的杂疗、食忌诸篇,并酌予译注,以供探讨。此次整理,仅对引用的原文进行核对,未进行大改。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
当代*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4岁即就读私塾,及长,入江津县国医专修馆攻读经学,其间曾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当时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聪敏好学,故悉心指点,并传授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治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文学方面的根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