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基层肿瘤治疗领域医护人才,推动西医与中医相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与发展。由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北京孙桂芝中医肿瘤研究所承办的“2022中国医学基金会基层医生公益培训——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线上培训”项目已经上线。培训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科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更好地帮助有关医疗机构肿瘤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力提升到更高标准,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技能水平也同步增强。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80万新增病例和88万死亡病例。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既包括年龄、基因突变和炎症性肠炎病史等因素等人为无法控制的因素,也包括可干预改善的饮食、吸烟和体重等因素。大多数患者在肿瘤仍然位于结肠或直肠时被诊断出来,他们通过手术切除肠癌肿瘤,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接受化疗以防止复发,但癌症以转移的形式重新出现在其他器官。第四期培训课程题目为晚期肠癌全程化管理,于2022年11月7日下午14:00在百度平台上线直播,直播期间全国共有12.4万人次的观看量。
本期线上培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屈涛授课。屈涛主任晚期肠癌全程化的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做讲解,一是晚期肠癌个体化治疗的概述,二是晚期肠癌个体化治疗的情况。目前随着肠癌治疗的发展,患者可以选择的药物也是越来越多。
“过去40年我们采用的是群体化治疗,现推行个体化治疗,集合基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分析,后续进行综合性的预后风险评价,例如我们拿到一个中期或中期偏晚的肠癌患者,我们一般都是经过MDT查房,经过多学科讨论之后,给病人一个更好的治疗的方案。”屈涛主任在直播授课中围绕不同肠癌类型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科学用药进行分享、分析。
屈涛主任还提到肠癌并不是单一的疾病,肠癌患者可分为不同的肿瘤类型,分子分型,还有年龄分期原发部位不一样。肠癌分为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那么通常来说左半结肠患者愈后相对来说会好一些。肠癌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群体化,转换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个体化精准治疗主要是依赖于目前的基因检测。他强调即使在个体化治疗时代,肠癌治疗也要遵循总的原则:明确诊断分期治疗。依据患者的门诊诊断情况,再了解病史和体征,进行体格检查后,查肿瘤标记物;至于影像学最常用的还是 CT检查,如果怀疑肝脏或直肠有转移病灶的话,则需要让病人做核磁,甚至有些病灶不明确的情况下,要做PET CT,以上提到这些就是整体全流程的检查。
屈涛主任提到有些患者如果不能手术,那么一线治疗之后,如果效果比较好,后续考虑进行维持治疗,维持治疗进展之后再进行二线治疗,二线进展再进行三线治疗,这是我们通常采取的一个循序渐进的治疗模式。
本系列公益培训的宗旨是为基层医疗赋能,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和业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中西医两种医学带来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