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治未病;中医特色;保健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12―0087―02
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与我国医药卫生“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一脉相承,它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笔者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一条以中医药为核心的预防保健方案,以下是一些近年来笔者在社区中,开展中医药保健方面的体会。
1 居民用药习惯调查分析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门诊2600份门诊病人进行“居民不良用药习惯”调查,发现96%以上都有随意使用抗生素及寒凉药习惯,80%以上家庭家中常备“板蓝根、清火栀麦片、排毒养颜胶囊”一类寒凉药,70%以上患者因长期使用“清凉药,泻火通便药,”出现胃痛,形寒肢冷、疲乏,反复咽炎、咳嗽,易感冒,内分泌紊乱等症状。很多老年人“久病成良医”身体稍有不适就凭经验,判断是机体有“炎症”,“消炎药”、“清凉药”肯定是必备之品,还有不少人认为,西药毒性大,中药就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放心大胆地擅自服用中成药。有的人被广告牵着走,用药不定,多药合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引起不良反应,老百姓用药习惯及理念急需改变。郑钦安,《医理真传》“阳虚者,十据八九”。现代人滥用抗生素及寒凉药,普遍运动少,吃得好,吃得多,阳虚体质之人较多。中医学强调人体健康是“阴平阳秘”,《素问,生气通气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火神派传人吴荣祖主任认为:“所谓圣度,就是人体健康最高境界和最佳内环境”。还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说明阳气在人身是多么重要,是人身立命之根本。如此长期任意折杀阳气,人怎么会健康,如何达到“圣度”这一最佳境界。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加强医务人员学习,改变长期以来“喜寒凉,忌温热”用药观念。然后,有针对性的对门诊病人进行“正确使用中成药,合理选择感冒药,如何使用寒凉药”等方面健康教育。
2 根据中医体质辨证,选用适宜的保健方案
2.1 阳虚体质表现 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暝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恶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白色,淡黄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阴囊缩。药用“扶阳抑阴”,处方附子理中丸、金肾气丸等,饮食宜选,牛肉、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辣椒、芫荽、葱姜、蒜芥末、花椒、胡椒,红茶等甘温益气之品,慎食黄瓜、柿子、冬瓜、藕、莴笋、梨、西瓜、荸荠,绿茶等生冷寒凉食物。
2.2 阴虚体质表现 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渴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苔刺满口、烦躁、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当益阴破阳,药用六味地黄丸、麦门冬汤、百合地黄汤,饮食宜选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赤小豆、海蜇、荸荠、芝麻、百合,绿茶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葱、蒜等性温燥烈之品。
2.3 平人体质 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目光有神,嗅觉通利,唇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合理饮食、乐观情绪。
3 天人相应,顺应四时,按四季养生
经云:“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圣人者,能顺天时。应阴阳之人也,世人不知医理,不懂阴阳,以为夏季炎热,宜冷饮凉药,冬季寒冷宜辛辣热药,消灼真阴,戕害元阳,生灵涂炭,不病者病,病者死,实可叹也!”提示人们养生应注意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春季:“春三月,此为发陈”,万物生发,人体阳气生发,肝气应春而旺,食养应顺春生之气,为防肝旺乘脾,春季进食应注意养护脾胃。《千金要方》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宜多食助肝气生发之食物,如春季宜食芽类蔬菜,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助肝之生发,以应春天生发之气。人的情绪宜舒畅活泼,所谓“以使志生”。夏:“夏三月此为蕃莠”,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阳气外泄,脾胃功能处于相对低下的状态。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食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脾胃虚寒之人可以服附桂理中丸,香砂养胃丸。《千金要方》说:“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夏季宜多食生姜、大蒜、芥末、胡椒等食物,秋:“秋三月,此为容平。”应注意阳气收敛,秋冬养阴终为涵阳,饮食宜濡润,防伤津液,《饮膳正要》谓:“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提倡秋季宜用芝麻类具有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甘草、糯米调花生油。乳品及蔬菜等濡润之物,补充津液,防止燥生。肺阴不足之人,可服麦门冬汤,人参,炙甘草,大枣,粳米之类。冬:“冬三月,此为闭藏”。冬季饮食宜温补,防止损伤阳气。《饮膳正要》提出:“冬气寒宜食粟,以热性治其寒”,《寿亲养老新书》云:“冬季间常温而食之,颇宜,但不宜多食。”阳虚之人,可服金匮肾气丸,补水中之阳,以防春生痿厥。冬季阳气内敛,不宜过食辛热之品,可多食温补之品。“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体现四季养生的特点。
4 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保健
在社区建立居民的现代医学健康档案的同时建立中医个人体质健康档案,使中医体质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有机融合起来。体检时按照中医体质类型,评定平和、阳虚、阴虚、痰湿等中医基本体质,建立档案后,利用中医药理论制定辨体施膳,辨体施养的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以调节机体,改善体质,干顶调理亚健康状态,以达未病先防,已病防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更重视对身体健康的投入,人们的健康的需求,为中医“治末病”的全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从“币治轻防”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转变中,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方法,优势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小医“治未病”走进礼区,这是一条必巾之路,但中医的体质辨证理论,养生保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还应山权威的中医部门进行统一整理以指导“治未病”。使其更易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相信中医“治未病”,会是未来中医药发展的真正优势所在,成为社区预防保健的主导方向,一定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