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相描述:全新
-
【正版全新】糖络杂病论 仝小林 科学出版社 糖尿病的临床证治 概括为治糖、治络、治杂三个方面
-
商品描述:
-
糖络杂病论
作 者:仝小林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
ISBN:9787030654175
目录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三大医学思想对糖尿病研究的启示 2 第二章 现代糖尿病中医概述 6 第一节 现代2 型糖尿病不等同于古代消渴病 6 第二节 现代糖尿病两大类型——肥胖型糖尿病和消瘦型糖尿病 9 第三节 消瘦型糖尿病(消瘅) 10 第四节 肥胖型糖尿病(脾瘅) 14 第五节 糖尿病发展的四个阶段——郁、热、虚、损 22 附一 肥胖新论 23 附二 膏浊致病论 27 第六节 糖尿病主要治则治法 30 第三章 糖尿病络病理论概述 41 第一节 络脉、络病基本概念及历史沿革 42 第二节 络脉的生理特点 45 第三节 糖尿病络病的病理特点及主要病理改变 47 第四节 舌下络脉诊法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 50 第五节 临床络药分类 51 第六节 糖尿病络病的主要治则治法 53 结语 56 第四章 糖尿病杂病 59 第一节 血糖难控因素 59 第二节 继发性糖尿病 59 第三节 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 60 附 糖尿病中医研究的过去、现在及展望 62 中篇 临床验案 第五章 治糖验案 70 第一节 肥胖型糖尿病 70 第二节 消瘦型糖尿病 92 第三节 糖耐量异常 105 第四节 反复发作性低血糖 109 第六章 治络验案 118 第一节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118 第二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145 第三节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164 第四节 糖尿病肌肤甲错 167 第五节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168 第七章 杂病治验 174 第一节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174 第二节 糖尿病合并皮肤温度异常 209 第三节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 212 第四节 糖尿病合并复发性口腔溃疡 220 第五节 糖尿病合并不安腿综合征 223 第六节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225 第七节 糖尿病合并支气管哮喘 229 第八节 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 233 第九节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236 第十节 糖尿病合并妇科疾病 240 第十一节 糖尿病合并颜面黄色瘤 246 第十二节 糖尿病合并隐匿性肾炎 248 第十三节 糖尿病合并雷诺病 250 第十四节 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 252 第十五节 糖尿病合并癫痫 255 第十六节 糖尿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 257 第十七节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259 第十八节 糖尿病合并恶性黑色素瘤 265 第十九节 糖尿病合并肺癌术后机械损伤性胃动力障碍 267 第二十节 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 269 第二十一节 糖尿病合并腰部畸胎瘤术后二便失禁 270 第二十二节 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 272 第二十三节 糖尿病合并易感综合征 277 第二十四节 糖尿病合并眩晕 279 第二十五节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284 第二十六节 糖尿病伴周身关节痛 292 第二十七节 糖尿病合并高热 293 第二十八节 糖尿病合并汗出异常 295 第二十九节 糖尿病合并肠上皮化生 299 第三十节 糖尿病伴足跟痛 301 第三十一节 糖尿病合并失眠 303 第三十二节 糖尿病伴焦虑症 308 第三十三节 糖尿病伴面肌萎缩 311 第三十四节 糖尿病伴胀气、腹痛 313 第三十五节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 317 第三十六节 类固醇性糖尿病 319 第三十七节 肝源性糖尿病 322 第三十八节 胰源性糖尿病 329 附 经方、类方及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335 第一节 经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335 第二节 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351 下篇 糖尿病研究思路 第八章 现代医学背景下重构中医诊疗体系初探 362 第九章 “态靶因果”中医临床辨治方略探析 368 第十章 论症、证、病结合辨治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 373 第十一章 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在临床中的应用 380 第十二章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思路探讨 384 附篇 临床及基础研究 附一 葛根芩连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基础研究 393 附二 天芪胶囊延缓糖耐量异常到糖尿病进展的临床研究 406 附三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415 附四 “症-证-病”结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回顾性研究 424
内容虚线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归纳了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是仝小林院士临证多年的诊疗心得。本版以第1版、第2版为基础,在上篇理论研究部分,针对糖尿病中医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糖尿病领域最前沿研究进展,更新了相应中医糖尿病理论认识,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阐释糖尿病中医理论,增加科学性;中篇临床验案部分,对一些章节病案进行合并,或增加了新的典型病案,以及对原有病案的跟踪随访,旨在为糖尿病及内科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本版还增加了近年来仝小林院士团队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的近期新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