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在气象意义上,“春分”代表春天正式到来。中医学认为,此时人体养生讲究气血平衡,遵循“以平为期”的原则。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在春天如何改善睡眠,听听专家怎么说。
春天到了,人们常会提到“春困”。所谓春困,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现象。冬天,人体为防止热量散发,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信息增多,人的大脑比较清醒。而春天,气温适中,皮肤和微细血管处于舒张状态,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会出现乏力等现象。
青海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杨彦裕介绍,睡眠现象和“阴阳二气”有关,清醒是阳气盛的表现,入睡是阴气盛的结果。白天人体气血充盛,随着太阳下山,阳气功能开始减弱,阴气发挥主导作用,随即进入睡眠状态。在季节变化的节点,日照、气候变化等会影响人体内分泌代谢,一些体弱或有基础疾病的人尤其敏感。青海地处高原,氧含量较低,更容易诱发或加重睡眠障碍。
随着生活节奏变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失眠症状。专家表示,在生活中,饮食、情绪、体质等都会影响睡眠。春天万物复苏,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春分”时节,湿气相对较重,会对肝脾的疏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肝脾是一对关系‘亲密’的脏器。高血压患者或情绪易激动的人群,肝阳上亢,其脾胃功能就会减弱,身体不适自然会影响到睡眠质量。”杨彦裕说,建议春季可以去室外散步,有利于阳气疏发,但不要剧烈运动;多吃“春菜”,比如一些时令蔬菜,少吃肉食,尽量不要饮酒;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记者张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