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张蓝图、一套政策、一条链条、一个专班、一抓到底,为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实施“七个一”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全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目前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优化升级中医药健康服务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杨陇军介绍,甘肃省建立由省政府分管省长任召集人(组长)的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综合试验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并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相关工作。目前,甘肃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不断优化升级,中医药健康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
着眼于中医药服务有效供给,甘肃省以中医医疗机构为龙头,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互为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初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中医类医院169个,基本实现省、市、县中医类医疗机构全覆盖。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介绍,该省100%的综合医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在门诊设立中医科、中药房,在住院部设立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5%的中医床位;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优势作用,甘肃省建设中医医疗(专科)、中医康复、中医治未病“三大中心”,推动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刘伯荣介绍,目前,该省遴选建设11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3个中医康复中心、2个中医治未病中心;遴选建设49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目前,甘肃省90%的三级中医类医院、85.7%的二级中医类医院设置了康复科,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
刘伯荣说,《甘肃省中医药条例》自2021年7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甘肃省中医药全面发展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甘肃省还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和《甘肃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培育新优势拓展新业态
在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甘肃省不断培育新优势、不断拓展新业态,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建设。
甘肃省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刘伯荣介绍,甘肃省中药材种植目前已走向标准化、规模化。以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等十大陇药为重点,甘肃省在陇西、岷县、渭源、文县等主产区建成中药材优质种子繁育基地6.47万亩、种苗繁育基地14万亩。全省现有国家中药材GAP种植基地10个,获得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3个。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90万亩,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00万亩,带动标准化种植面积270万亩以上。
甘肃省逐步壮大中药加工制造业,建成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等6个中医药园区;在全国率先推行“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
2022年上半年,甘肃全省规模以上中医药生产企业达8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6.8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工业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0.4%。
甘肃省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建成灵台皇甫谧文化园、庆城岐伯圣景2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发挥甘肃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灵台县皇甫谧文化园、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2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打造天水麦积山全国养老示范基地等7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
同时,甘肃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已在匈牙利、白俄罗斯等12个国家建设16家海外岐黄中医中心(学院)。(记者王耀 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