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庆典、祛疫避秽……中国人用香的历史源远流长,祭祀用香和生活用香并行不悖。河北省保定市位列“中国四大制香基地”,其下辖的安国市素有“千年药都”美誉。近年来,保定市立足当地的传统制香技艺和中药材种植基地两大资源禀赋,开发中药材创新应用场景,推动中药制香产业向大健康领域转型升级。
在河北省保定市的一家香文化体验馆内,工作人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展示行香文化。记者 苏凯洋 摄
中药制香提升中药材经济价值
“乳香、安息香、樟木并烧烟熏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这是《本草纲目》中有关于香的记载。此外,还有很多典籍如《抱朴子》《肘后备急方》《齐民要术》都有关于香或香药的记载。中药烧香因其材料易获取、使用成本低等特点,是历代防疫运用较为广泛的手段之一。
过去几年,不少地方先后提出了病毒预防的中医方案,为传统制香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和市场动能。“传统香品祛疫避秽的功能愈加得到人们的重视,市场上以中药为原材料的香品种类大幅提升。”清苑传统制香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杨金庆说。他遵循中医的“君臣佐使”理论,选用檀香、广藿香和苍术等多种中草药,研制成新型香品,市场反应良好。
据了解,保定地区越来越多的制香企业开始从中医药典籍中寻找灵感,开发新型香品。中药制香进一步拓宽了中药材使用场景,提升了中药材经济价值。“现在,这样的康养型香品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用香。”杨金庆说。
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保定市有着上千年的制香用香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的制香企业从传统手工作坊逐步发展成产业集群,形成了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品牌优势明显的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除了年产上千种香品,当地的原料、机械、包装等制香相关配套产业也做得有声有色。河北保定与福建厦门、福建永春和广东江门并称为“中国四大制香基地”。
清苑区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保定香业发展的集中代表性区域。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有500余家进行原料采集、香品生产、包装制作和设备加工的制香上下游企业,超过5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香品生产工作,形成了完整的制香产业链,产品远销国外38个国家和地区。制香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经济支柱。
在清苑香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助推因素,那就是紧邻清苑区的“千年药都”安国市。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以上,年提供商品中药材近4万吨,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文化发祥地之一。
历代清苑制香技艺传承人牢牢把握这一地理优势,严格甄选原材料,不断改进制香技艺,开发出上千种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香品。“这和做菜是一个道理,好的原材料更容易做出好产品。清苑制香能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杨金庆说。
近年来,保定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引导制香产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巩固其特色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当地制香产业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已经出现了准备运作上市的龙头企业,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反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亟须向大健康领域转型升级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香品仍以礼仪祭祀用为主。行业创新多集中于产品和配套机械,而文化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则较为稀缺。除了四大制香基地外,制香作坊零散分布,不符合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属性。这些都是限制中药制香产业向大健康领域转型升级,成为产业经济增量突破口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中药制香充分发挥功效,至少要满足几个条件:基于特定配方选择合适的药材、适宜大小的用香空间、恰当的用香时间、足够的数量和频率等。由此可见,中药制香产业向大健康领域转型升级,仅有产品和技术更迭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制香企业打破思维定式,在香文化和行香方式等方面向香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最终目的是以香为媒,传播大健康理念,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培育产业经济增长点。
河北省保定市在这方面已经有所作为。保定正在进行香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项目占地203亩,投资6.1亿元。园区建成后将着力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香文化交流中心,涵盖中国香文化博物馆、香料种植基地和养生防病香生产中心等。与此同时,河北省香药熏香科技创新中心也在建设当中,总建筑面积1512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该项目是促进中药制香产业向大健康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包括香药养生配方研究中心、熏香工业设计研究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交易管理中心等。
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应加快完善燃香类产品国家标准体系,对香品生产主体结构进行调整,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加快发展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一系列制香技术,从而推动制香行业步入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轨道,形成以大健康理念为内核的多元发展新格局。(记者苏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