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3武汉市中医药文化宣传周·中医惠民惠老行动”重要特色活动之一,10月20日下午,“武汉都市圈中医药成果研究转化论坛”在长江日报演播中心举行。
该论坛由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省医院协会指导,长江日报社、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药灸分会、湖北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亚健康研究所主办,长江健康传播研究院承办,旨在搭建集政策解读、学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发展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聚力推动武汉都市圈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发挥医疗机构“孵化器”作用
“从临床经验方到医疗机构制剂,再到中药新药,是中药研发的好途径。”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熊微分享该院案例,在临床发现基础上,药师协助临床教授开发出新药芪防肺纤颗粒。
“当前,古代经典名方的时代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要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传承创新发展的‘孵化器’作用,鼓励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熊微希望芪防肺纤颗粒的案例能给医院中药新药的研发探索出更好的路径。
■中医药探索“标准化管理”
武汉市中医医院“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论坛上,全国第一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市中医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张义生介绍,他及团队在传承及推广非遗技艺基础上,创新开发出汉派冬病夏治黑膏药,推出汉派膏方标准化管理模式,多次受邀到全国膏方大会上交流。
对于“中医药标准化管理”课题,武汉雨之堂中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舟也讲述了武汉雨之堂中医门诊部的探索经验:中医专家开膏方、丸剂时,难以直观预估服药量及时间,为提高标准化水平,该院在小程序及内部系统中加入智能化系统,专家可一目了然地通过系统内提示,比较准确地预估出患者的服用时间,为医患双方提供了便捷。
■专家分享真知灼见
在论坛上,专家纷纷就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临床实践中的传承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呼吁。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药灸分会会长刘国庆分享了《药灸的传承与发展》。他提出,目前针刺疗法应用广泛,却“但见针治病,不闻艾绒香”,应积极推进药灸的研究发展与创新,为群众健康提供更多选择。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院长彭锐分享了《“同源点疗法”在筋伤疼痛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他认为,刺激中枢同源点和外周同源点调养脏腑元气,疏通病变经络,可实现养元通络治疗目的。
同时,武汉德年堂中医门诊部主任高坤舞分享了德年堂在中医药糖尿病健康管理领域的经验;武汉弘医堂中医医院黄泽峰主任分享了该院在国医膏方精准治疗脾胃病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果;武汉诚顺和中医馆朱长江主任则向与会者分享了针法、灸法、罐法、药浴、推拿、鼻嗅、贴敷、熨类等多种形式的中医外治疗法探索。
【责任编辑: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