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制定的寒假校园中医药研学计划,这是第二稿,接下来还需要完善和补充。这个计划旨在丰富学生们的寒假生活,通过学习、参与、实践,掌握中医药文化的相关精髓,推动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展现二中办学实力。”1月2日,周村二中校长毛新普说。
日前,周村二中通过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体育局省级联合评审验收,被确定为“第三批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
为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充分体验中医药传统文化,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周村二中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加大投入,确保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需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对此,学校制定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从加强课程探索、强化师资力量、文化主题场所建设、社团组建、挖掘社会资源、研究成果和创意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入手,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行稳致远。
学校组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从学校教职工中选择热爱中医药文化事业的教师,成立中医药文化教育教研组,制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教师培训计划,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需求,提供系统性的培训内容和方法,组织他们积极参加中医药领域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包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研修班、培训班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其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的中医药发展动态。
主题场所建设是延伸教育阵地,实现教学结合最好的形式。
学校建有面积300余平方米的“中医文化馆”,同时也是周村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辟占地500平方米的“桑柘园”中药材种植园;在山旺村建有“劳动美”实践基地,目前已经成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走进学校“中医文化馆”,馆内展出有古今中医药名家简介、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齐鲁中医药名家等内容,陈列有灵芝、黑云母等百余种中药材实物,以及中药橱、针灸、拔罐等中医理疗器具等实物,为师生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学校“桑柘园”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不同季节种有五香、芍药、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定期组织学生体验耕地、播种、育苗、施肥、采摘等中药种植各个环节,在培育学生劳动精神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中药材生产过程。
学校负责学生实践教育的负责人丁艳表示,“第三批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的确定,为学校中医药文化教育提供了契机,增添了信心。下一步,学校将加强投入,建立“中医药文化广场”和“中医药实验室”,用于进行中药制剂的煎煮、提取、质量检测等实践操作。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活动,亲身体验中药的制备过程,深入了解中药材的性质和功效。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中医文化馆”建成以来,每学年都举行专题讲座等大活动3-5次,每个月,都会组织不同班级学生到馆里参观学习,让中医药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以课程建设推动学科融合,实现孩子们的知行合一。
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将中国优秀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备课及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科渗透,如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药代表人物、经典著作阅读、中草药学、针灸推拿等相关内容,介绍中医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体系与分类,使学生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学校利用读书节等节点,引导学生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理解其中的理论思想和临床应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深入探索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前沿领域。
校社联合,推出丰富活动内容,让学校的中医文化开展有层次、高水平。
学校聘请中医药专业人士担任中医药文化普及宣讲员,先后邀请淄博市妇幼保健医院、淄博市中医医院等医院的中医“大咖”,定期来校为师生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宣讲、中医保健知识讲座等活动,在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学校人文关怀,提升师生幸福感。
毛新普表示,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杏林典籍浩如烟海,岐黄名家灿若星辰。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将进一步坚定中医文化自信,把周村二中打造成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推进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文化知识进校园的重要阵地,为我国的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郭一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