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全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主任中药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柔性引进学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药师协会副会长、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创新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会长等。他长期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地产药材及药学史本草学研究,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中药临床药学专著,研制医药产品1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0多项,主编出版中药专著70多部。
药圣时珍引入行
湖北蕲春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梅全喜出生于蕲春的一个中医世家。因母亲早逝,他自小随父出诊,亲眼目睹了父亲靠着一服服中药汤剂妙手回春,从此有志于中医药。1978年,梅全喜应届参加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湖北中医学院(现湖北中医药大学),没想到的是,他因化学成绩十分突出而被遴选到中药系。那时他认为“学中药当学徒就可以了,又何必上大学”,因而心情沮丧。父亲得知后问他:“张仲景和李时珍,二人谁更厉害?”梅全喜答:“二人都厉害!”父亲由此说道:“这就对了,他们一个是医圣,一个是药圣。”
父亲的话使得梅全喜豁然开朗。于是梅全喜调整状态,鼓足干劲,在大学四年的努力学习中取得了优异的专业课成绩。然而,1982年梅全喜毕业分配工作,结果又一次出乎他的意料。当时将中医药科研单位或高校作为理想单位的梅全喜被分配到了家乡蕲春的李时珍医院(蕲春县中医院)。但他再一次想起了李时珍,决定调整状态,重新出发。他至今仍记得,到医院报到的第一天,他专程徒步到三公里外的李时珍陵园拜谒,默默许愿:一定要以李时珍为榜样,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中有所建树。从这一天开始,梅全喜开启了他40多年的奋斗旅途。
从“艾”出发中药路
回到蕲春工作,梅全喜从一名最普通的中药研究人员做起,与草药为伴,从事中药新制剂研发和中药炮制工作,除此之外,他开始对地产、特产中药材进行深入研究。
时珍故里、中国艾都是湖北蕲春的两大名片。艾叶在当地有“户户种植、家家收藏”的习惯,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认知。小孩子每遇到风寒感冒,大人们便用艾叶煮水令其泡脚,效果颇佳。每到端午节,当地人都会将地里的艾草收割回来,晾干后扎成把子收藏在家中阁楼上,以备急用。如此神奇的艾叶让从小害怕打针吃药的梅全喜十分喜爱,因此,大学毕业后,梅全喜明确把艾叶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草纲目》指出:“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从此,蕲艾真正扬名。对“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这一问题,梅全喜思考了很久,究竟如何用现代科学方法去证明蕲艾的质量呢?直到有一次,梅全喜在火车上遇到一位湖南省医工所的专家。专家告诉他,煤的质量通过燃烧放热量来证实,等量单位的煤燃烧放热量越高,煤的质量越好。受此启发,梅全喜第一次发明了用燃烧放热量证明不同产地艾叶质量的方法,通过比较进一步证实了蕲艾的道地性和优质性。该方法后来也被大批艾叶研究者沿用。
经过长期的研究,梅全喜还开发了以艾叶为主药的中药保健腰带。这是经他研发上市公开销售的第一个产品,经过湖北省卫生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在1991年获得国家专利。直至现在,梅全喜每隔4~5年,仍会将全国各地的艾叶收集在一起进行质量对比研究,确定蕲艾的品质,大力鼓励家乡开发艾产业。地产药材研究也成了他的主攻方向之一。
深耕细作,履践致远。1999年,梅全喜整理编撰《艾叶》一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2010年,蕲春开始发展艾产业,早期的艾产业企业家都高兴地告诉梅全喜——他们生产销售的艾产品都是按照《艾叶》一书中介绍的思路进行开发的。
出于浓浓乡情与爱才之心,2017年,梅全喜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科技成果奖励、专著论文稿酬等100万元收入全部捐献,并以免费担任艾企业顾问三年为约签订协议,召集多家企业一起筹措200多万元,成立了李时珍中医药教育基金会,简称“艾基金”,用于资助蕲春县报考中医药大学的贫困学生,奖励湖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优秀研究生。截至目前,一共资助和奖励了100多人次。
千里足下贵日新
1993年,梅全喜举家南下到广东工作。在此后30年的职业生涯中,梅全喜几番调动工作,先后担任广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药物研究所所长、中山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主任、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药学部学科带头人,在医院药事管理、中药临床药学、地产药材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事实上,从到达广东开始,梅全喜便及时调整研究目标,提出广东地产药材的方向,并明确广东地产药材是广东本地生产、民间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中药材,如三角草、三丫苦、蛇泡簕、火炭母等。尽管多数广东地产药材的应用历史、栽培技术或者加工水平均不如地道药材研究深入,但在治疗地方多发病、常见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得到民间公认。但也正因多在民间应用,其研究与知名道地药材相比,不易引起大型研究机构及专家的重视。这对于医院药学工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巨大且新颖的可研究空间。梅全喜由此下大功夫、花大力气,陆续出版《广东地产药材研究》专著5部,发表期刊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10多篇,先后获得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4项。
梅全喜坚信,有中药应用的地方就应该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中医药走向海外必须有中药临床药学的保驾护航。他积极推动中药临床药学走向海外,确保中医药在海外能得到安全合理应用。他牵头组织粤港澳台高校、学会、医疗机构的中药专家,共同编写繁体字版《中药临床药学总论》并分别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同时出版,作为高校中医药专业教材和中药师的学习资料,得到了港澳台地区医药界的肯定和中药师的欢迎。谈及下一步,梅全喜还计划将该书翻译成英文版、日文版和韩文版,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真正走向世界。
百倍其功必有成
《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志不甘于世俗,有恒则事无大小,必有所成。”回首40多年的专业道路,梅全喜深有体悟,将其概括为“选准目标、坚持不懈,终有小成”。
出于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喜爱,他长期扎根于基层医疗单位,但不可否认,处在他的位置,基础条件和工作环境有所不足,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大的信念和更多的努力。
还记得最初在蕲春开展研究工作,县里资料不多,梅全喜每次专门抽出四五天时间从蕲春去到武汉母校图书馆查阅文献。为了抓紧时间,梅全喜早上第一时间进馆,晚上最后一个离馆。中午图书馆闭馆,他便以干粮作午饭,主动申请将自己锁于馆内,争分夺秒把所有资料查完,争取在第一手资料和众多古籍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寻找突破的方向。在梅全喜看来,学习、做研究,必须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才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选准目标、明确方向对于一个专业人员的人生规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梅全喜说道,“这个目标并不是一开始就能选定,需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大目标、总目标,但也要在未来的不同工作中选择多个小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对艾叶研究40年的坚持和对中药临床药学的积极推动就是他体会最深的两件事。
在采访过程中,梅全喜提到了对他人生影响至深的一句名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放在梅全喜身上,他希望以自己和更多中医药人的力量,为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而奋斗终生。
【责任编辑:郭一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