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部署,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部署“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这为健康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日前,陕西西安市民群众正在该市碑林区太乙路社区首次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现场,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并接受中医药诊疗免费服务。吴宽宏摄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着力点,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支撑点。当前,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发展势头强劲,发展空间广阔。从需求上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人口老龄化,生物医药产品、大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从政策上看,我国先后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若干政策文件,政策机遇不断叠加,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从技术上看,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大健康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大健康产业迎来历史性变革。从基础上看,我国拥有丰富的医药健康科研资源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政府支持、社会投资、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坚实基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立足健康中国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中医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全局性变化。经过多年努力,中医药不仅在服务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了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为此,我就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谈几点体会。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近年来,中药材在医疗和健康服务领域需求不断释放,同时野生资源供给逐渐减少,中药材人工种植养殖发展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要依靠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各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利用山地、林地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创新中药材种植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中药材生产规范标准体系,推动中药材道地化、规范化发展,提高产地精深加工能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提质增效。
加快推动中药工业转型升级。中药工业是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据统计,2023年,中药工业营业收入已达7000亿元,约占全国医药产业的近1/4,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我们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快中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延伸中药工业产业链价值链。
积极创新中医药数字服务模式。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运行模式,不断创造新业务、新模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动力源。我们要加快促进数字技术和中医药服务深度融合,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优化便捷服务流程,创新中医医疗服务场景应用,形成集预防、治疗、康复、个人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数字中医药服务模式,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如今,中医药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跨界融合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正加快涌现、释放活力。我们要立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食品、互联网、文化等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中药保健品、中药化妆品等新兴产业,带动资源、要素、技术重组,打造新产业新业态,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
中华慈善总会作为我国慈善事业的“排头兵”,坚持以服务国家大局、增进民生福祉为己任,顺应健康中国战略方向,成立大健康工作委员会,实施“医疗科技助力健康”“中医振兴工程”“爱卫新生”等项目,携手现代医疗、医药科技企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慈善为怀”的宗旨,积极投身到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之中,充分利用慈善组织的独特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孙达(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国家中医药局原副局长)
【责任编辑: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