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么黄加 华欠桑多
【摘 要】
文章探讨了藏医药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居·迷旁及其创制的新型药方,以及这些药方的传承和现实应用情况。居·迷旁凭借渊博的医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四部医典》和历代医家的经验,遵循主、锐化药、卡居药的配伍原则,创制了150多种新型方剂。其中,以《方剂甘露精粹》为代表,不仅在研制背景、组成特点上具有独特之处,而且传承历史也备受瞩目。然而,尽管这些方剂在过去被广泛应用,如今却面临着临床应用的困境。文章从藏医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这一话题,以期为这些珍贵藏医药方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资料。
【关键词】
《方剂甘露精粹》;居·迷旁;学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8-0010-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8.zgmzmjyyzz202408003
An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Ju · Mi Bians ?Formula Ganlu Essence
Pema Wangyal Palchen Sangdak *
Zang Medical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or in the field of Zang medicine, Ju Mibon, and his innovative prescriptions, as well as the inherit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se prescriptions. With profound medical knowledge and precise practical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Four Medical Classics ?and the medical works of previous generations, an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compatibility among monarchs, ministers, and commoners, Ju Mibon has created over 150 new formulas. Among them, represented by ?The Essence of Formula Ganlu , its creative background,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al inheritance process. However, although these formulas were widely used in the past, they are now facing difficulti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is top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Zang medicine academia,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s and material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precious Zang medicinal formulas.
Key words:
Formula Ganlu Essence ; Ju · Mi Bian;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居·迷旁又称迷旁·嘉央朗杰嘉措,出生于清朝末年,是著名的佛学家、医学家、历算学家。以绛央·钦孜旺布为轨范师,研习大小五明,在工艺学、医学、历算等方面成绩尤为卓著,甚得卫藏、康、安多各地学者赞誉。在藏医学方面不仅有许多医学著作文本、丰富的行医经历,对藏医学的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医学思想和医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医者和从医的后者。居·迷旁根据《四部医典》和历代医家的医著中记载的味、性、效等药物属性,遵循佐、使、锐化的配伍原则,自创了150多种新型方剂。其中的名方有舒肝健胃丸、治疗“木布”病的甘露月晶丸(别称迷旁达西)以及治疗高血压的长寿八味沉香散,至今仍在各大藏医院广泛应用。国医大师尼玛治疗“青乃丹吾”病,即西医学所指的乙型肝炎(HBV)时,使用甘露月晶丸的频数很高 ?[1] 。
居·迷旁所著的《方剂甘露精粹》是因应社会、环境改变和资源匮乏的挑战,尤其针对珍稀药材难以轻易获取的问题,他巧妙地提出了从容易采集的当地野生药材中,筛选出这些方的主要构成元素,这体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智慧,也展示了对资源的持续利用的充分关注。药物的巧妙配伍体现了对环境资源的合理运用以及医学实践的智慧思考,满足特定地区的医疗需求。这种医学智慧不仅为传统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成果,同时也增强了对可持续性和生态平衡的高度尊重,将医学与自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本书共记载了108种方剂,均由五种主药、一种锐化药以及根据患者的疾病和症状分类所需的“卡居”药组成。这些方剂具有药材丰富、配制简便、经济实惠等特点充分汲取了藏医学术的深刻智慧,旨在为疾病提供更加便捷而高效的治疗方案,体现了藏医药的博大精深,为医疗实践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使得治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这些方剂拥有卓越的藏医学智慧,如今却鲜见他们在各地藏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现实反映了传统医学知识的流失日益严重,凸显了维护和利用重要方剂传承的必要性,以确保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选择。
1 居·迷旁及其著作介绍
居·迷旁生于清朝末期,生活时代涵盖了道光(1782~1850)、咸丰(1831~1861)、同治(1856~1875)和光绪(1871~1908)等多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在清朝末期,中国西南地区面临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尤其是对中国西藏的觊觎,这导致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危机 ?[2]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政府决定对西藏地区进行强化管理和控制。在康区,特别是在“詹对事件” ?[3] 等战乱频发的时期,社会陷入了混乱和民不聊生的状态。在这个困难的社会环境下,居·迷旁被迫离开家乡,跟着他的舅舅,流离去果洛地区 ?[4] 。或许是因为见证了战乱不断,为他后来编写这本书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动力。
传统藏医治疗疾病的方法通常包括饮食、起居、药物和外治等四个主要方面,其中,药物治疗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在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总计记载了2258种方剂 ?[5] 。这些方剂所使用的药材涵盖了多个领域。然而,贫困患者难以承担由此产生的昂贵药材的费用,故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病。因此《四部医典》的后续补续中,特别设立了草剂部,以关注并满足贫困患者的需求。居·迷旁在本书的前言中提到,为了救助贫困患者,以《四部医典》的草剂部内容为基础,他进行了参考和完善,以世间万物皆能入药的观点,最终完成了这部著作。
2 方剂的构成
从《居迷旁医著集》 ?[6] 和《<迷旁植物药方甘露精粹>之详释》 ?[7] 中收集方书中记载的所有方剂及药材,排除用于宗教仪轨的材料,最终获得108首方剂和284种未重复的藏药材。并以《四部医典》 ?[8] 的药物分类原则为依据,将土、石类归纳为矿物药,木本、湿生草本、旱生草本类纳入植物药。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 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晶珠本草》 ?[9] 和《藏药晶镜本草》 ?[10] 中药物分类原则为标准建立相关资料库,并进行药物基源、药物数量、海拔分布的频数统计分析。结果为植物药占88%,动物药占7%,矿物类占4%,精华药占3%,盐类药占1%(图1)。
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十种药材依次为川木香、小叶杜鹃、喜马拉雅紫茉莉、葛缕子、兔耳草、小檗皮、蒺藜、鸭嘴花、大黄、黄精(表1)。
出现频数最高的二十种药材根据《藏药晶镜本草》 ?[10] 所记载的生长海拔为依据,统计显示生长海拔1500~2000 m的有5种,生长海拔2000~3000 m的有2种,生长海拔3000~4000 m的有10种,生长海拔4000~5000 m的有2种。根据以上分析证实了此书所用的药材以植物为主的多分布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特定区域。
3 配伍特点
3.1 主药 藏药方剂在“味性化味”理论指导下,历经长期临床实践而产生。藏药“味性化味”理论认为,药物性能可分为味性能和本质性能,味性能可分为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等。六味是药物最基本的药性,一切药味来源于五源,五源生六味。六味被人体内的“三胃火”作用后变为三化味,六味和三化味生八性和十七效 ?[8] 。居迷旁也在此书中提到,本书中的方剂都是按照从味、药性以及味性化味的协调原则来编写的,确保它们在味、药性和味性化味上相互协调而不产生矛盾。这是藏药方剂配制的重要原则之一。例如书中的治疗热病的“五味蒂达”,由花锚(【功能主治】苦、寒。清热、舒肝、利胆、祛湿)、禾叶风毛菊(【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舒肝)、肉叶金腰(【功能主治】清热,利胆,舒肝)、臭蒿(【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胆。味苦辛)、粗茎秦艽(【功能主治】苦、凉,消炎、消肿、开喉闭、干黄水)五种药组成。味均为苦,都有清热作用。四部医典中记载苦味能治“赤巴”病,热病是由于赤巴紊乱而形成 ?[8] 。故而方剂的应用可能在热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方剂以苦味药物为主,辅以锐化药和“卡居”药,此类组合的药物组方展示了独特之处。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果难以获得其他辅药,也可以用五种主药方剂来治疗各种热病。这表明方剂的设计是灵活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3.2 锐化药 藏医在药材处理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药材的采集地点和时间、晒干、防止药性失效、减毒、增效、调和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锐化药性在藏药炮制中称为“诺顿巴”,此处的“锐”不仅指藏药“八性”的锐性,而是还指靶向性和速效性 ?[11] 。藏药炮制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特殊加工,引导某一药材或含有炮制药材的某一药方针对性和快速性作用于目标疾病,这一作用在藏药炮制中被称为锐化作用。例如,“查同阿瓦”由鸭嘴花(【功能主治】清肝热,胆热,血热,解毒)、兔耳草(【功能主治】清血热、赤巴烦热、五脏热,降压续筋络,行血调经)、矮紫堇(【功能主治】清血热、脉热,干坏血)、西藏猫乳(【功能主治】涩、苦、凉。清热凉血、燥湿、敛黄水、消肿止痛)、锦鸡儿(【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排内脏瘀血、降压、壮腰补肾)组成,由锐性更强的余甘子(【功能主治】甘、酸、涩,凉或平。清血热,胆热,健胃消食,生津止渴,降血压,愈培根赤巴)更快地作用于血液紊乱的疾病。
同上方法分析得出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十种锐化药材依次为诃子、石榴、藏红花、琥珀、麝香、熊胆、余甘子、荜拨、丁香、豆蔻。
本书所记载的主药由植物为主,由于草药与生俱来的糙性和凉性。藏医学在治疗过程中特别关注药物的糙性,因为一旦某一药材和方剂的糙性过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原发疾病和引发系列潜在伴发病。糙性会使机体“隆”上升,“胃火”受损、营养物质减少,因此为了防止“隆”偏盛,方中增加肉豆蔻;为了增强胃火,加入少量石榴与荜拔;为了防止机体营养物质流失,方中加入诃子等药物来调和药性与加强药效 ?[12] 。故锐化药广义上也包括藏药炮制减少药物粗糙性和促进消化吸收和代谢。
3.3 “卡居”药 藏药配方是根据某一疾病的病理、病因和属性,通过 6 味、8 性、17 效以及三化味有机组合,以君、臣、吏、民、卡擦药、卡居药等的组方原理进行组方。按剂量分析,“查通周巴”各成分中鸭嘴花为君,锦鸡儿和兔耳草为臣,矮紫堇和西藏猫乳为吏,余甘子为民 ?[13] ,角茴香、肾瓣棘豆、独行菜、脉花党参分别是“卡居”药。
藏药“卡居”和中医的“使药”存在相似之处,可有效引导中药药力对疾病部位直接作用 ?[14] 。这本书记载了225种“卡居”药,若将每一种“卡居”药与主药制配,有超过400多种不同的方剂。以五味达赛为例,五味主药的方剂能治疗各种热性病,记载了53种“卡居”药,其功效覆盖了三十几种热病的分支疾病。以此类推,按着疾病部位和疾病分类在主药上制配“卡居”药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方剂。因此,这些方的设计体现了藏药药方的独特内涵,它们以精细的药物组合应对不同的病情,满足了个体化治疗的需求,为藏医药方的临床拓展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4 传承和现状
1987年,此书收录于《藏医诊治文选》,在藏区各大卫生学校将其纳入其教材体系。1999年1月,堪布措如·次朗根据原文规定了药物剂量的标准。到了2022年11月,堪布措如·次朗的弟子迷玛教授编写了一部名为《结合方剂甘露精粹之详释》的著作。该著作在原有的二十一种方剂基础上,以四部医典的知识和藏药的药物组合特点,增加了80多种方剂的名称,并详细描述了各种辨别模糊和不明确的药材部位。这一系列教材和研究工作为藏药领域提供了更加深入的学术资源和丰富的方剂信息,有助于加强对藏药的理解和应用。但遗憾的是此书记载的方剂如今很少被各地藏医院用于临床治疗。经走访和打听20多家藏医院得知,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在用此书中的一种方剂,传承居·迷旁医学的石渠县藏医院在用40多种此书所记的方剂,但使用情况和临床疗效均未能研究。
5 结语
综上所述,《方剂甘露精粹》具有药材丰富、配制简便、经济实惠等优点,展现了在藏医药学领域独特的配伍思路。近年来,藏医药学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随着藏药需求流量变大,又因为藏药资源紧缺及许多药用动植物都属于受保护物种,藏药生产颇受限。通过挖掘经典著作中的方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藏药资源,减少对受保护物种的依赖,并提高藏药的药用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仁增加,李啟恩,切羊让忠,等.国医大师尼玛治疗藏医“青乃丹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和潜在靶点预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11):4074-4081.
[2]唐金菊. 清末川边治理演变研究(1876-1911)[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23.
[3]马越.三十年来清代瞻对事件研究综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8,27(2):19-24.
[4]洛绒涛格.居·弥旁“利美”观研究[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22.
[5]羊毛吉,童丽.藏医《四部医典》中常用方剂配伍规律的初探[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12):48-49.
[6]居·迷旁绛央朗杰嘉措.居迷旁医著集(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57-380.
[7] 迷玛. 〈迷旁植物药方甘露精粹〉之详释(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83-206.
[8]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藏文版.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62.
[9]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73.
[10] 嘎务.藏药晶镜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144-259.
[11]李啟恩,袁发荣,完地高,等.藏族药物炮制原理解析[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0):2825-2832.
[12]卓玛措,顿珠.传统藏药与中药复方配伍方法“君臣佐使”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0):6062-6064.
[13]卓玛扬增,多杰仁青,华角才让.藏药“六味锦鸡儿汤散”不同方剂配伍特点与功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23,19(6):77-81.
[14]马波,黄敬文.中药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3.
(收稿日期:2024-01-18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