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 梁靓川 王锦鑫 高瑞瑞 江竺莲 彭丹凤
【摘 要】
黎族作为海南最早的居民,其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与用药体系。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医疗知识只能口口相传而无法以书籍的形式保存,这严重制约了黎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海南地方志特有的性质使其成为研究海南黎族医学的首选。在查阅海南地方志后,发现黎医药对瘴疟、跌打损伤、火毒、疮毒等当地常见疾病有着较丰富的治疗经验。
【关键词】
海南;中医;黎医药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8-0006-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8.zgmzmjyyzz20240800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 People Medicine in Hainan Chorography
HONG Hai LIANG Liangchuan WANG Jinxin GAO Ruirui JIANG Zhulian PENG Danfeng *
Hainan Medical College,Haikou 571199,China
Abstract:
As the earliest residents of Hainan, the Li people has summed up a set of unique medical theory and medication system in their long life and labor practice. Since the Li people do not have their own language,their medical technology can only be passed down from mouth to mouth rather than preserved in the form of books,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 medicine. The unique nature of Hainan local chronicles makes it the first choice to study the medicine of Hainan Li people. After consulting the Local Chronicles of Hainan,it is found that Li Medicine has rich experience in treating common local diseases such as malaria, traumatic injury,fire-toxicity syndrome and poisoned sore.
Key words:
Haina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Li Medicine
黎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由古代越族发展而来。其作为海南最早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与用药体系。由于过去黎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其医疗知识只能口口相传,缺少文字记录,严重制约了黎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随着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扶持中医药,对黎医药进行挖掘与保护也势在必行。
地方志具有历史性、广泛性、资料性等特征,是具有地域性的百科全书,因此成为研究黎族医药关键的路径。本文通过查阅68册自宋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海南地方志后,再对其中的医学资料进行挖掘与分析,总结出了此时期黎医药在瘴疟、跌打损伤等方面的应用。
1 瘴疟
瘴疟俗称疟疾,是海南高发的传染病之一,该地区疟疾发生率曾位居全国首位。《民国感恩县志》记载:“疫疠遍流行,杀人何其速。呕泻一齐来,转筋作抽搐。症变卒无常,三焦蒸热郁。顷刻声已嘶,转瞬失面目。轻者略迁延,重者不越宿。晨方与坐谈,夕竟从鬼伯。日且赴田园,夜遽作故物。忍痛只吞声,至亲不敢哭。邻村俱罹灾,无处购材木。大半赤身埋,胜似瘗犬犊。传染遍乡村,人人胥受毒。” ?[1]388-389 可见那时黎族人民就深刻认识到疠气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等特点。《光绪临高县志》曰:“黎生其间,安之若素。若外人染瘴,则骨节酸软,遂发瘴疟,经年不廖,甚则病死。” ?[2] 为什么黎族人民在此环境中能够做到安之若素呢?在查阅地方志后,发现白马岭茶、槟榔、薏苡等药物被用来防治瘴疟。
白马岭茶,产自海南省五指山腹地,属于绿茶的一种,目前已产出白马骏红、白马君红等相关品种,是海南人民特有的防治疟疾的药物,《宣统定安乡土志(下册)》载其可辟瘴 ?[3]888 ,当地黎族人民通过泡茶服用的方式来预防瘴疟,这体现了黎族医学具有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到现在为止,白马岭茶依旧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当地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查阅资料暂未发现有白马岭茶成分的相关研究,也暂无此茶在预防疟疾方面相关的研究与报道,因此,针对白马岭茶预防瘴疟的具体机理与推广应用,是值得去探究的两个问题。
槟榔,海南五大传统出口商品之一,黎族方言为意隆,也是黎族人民爱情的象征,《民国文昌县志(下册)》载其能够荡涤心胸百瘴开,具体用法为其合扶留叶(即蒌)及灰茶食之 ?[4] 。海南不少地区的人民在挖井时,都喜欢在井边栽两株槟榔,用以驱瘴除疟,并且槟榔根可吸毒素,有防治大肚子病(血吸虫病)的说法。民间常用治疗疟疾的方子为:槟榔12 g, 乌梅肉、臭梧桐各9 g,清洗干净, 放入砂锅内, 加水适量, 煎成浓汤, 于疟疾发作前2至3 h服用。现代药理研究 ?[5] 表明槟榔中可以分离出两种化合物,与烯丙基焦儿茶酚在一定浓度下联合给药,具有较好的体外协同抗疟疾作用。此外,海南槟榔嚼食人群较多,而口腔癌患病率却不高,这与海南人民喜好嚼食鲜槟榔的习惯密切相关 ?[6] 。
薏苡,黎族方言为意算南,《民国儋县志(下册)》载:“伏波饭薏苡,御瘴传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 ?[7] 千人打,《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土人取之入拳头药,置口中,可治瘟疫、腹痛。” ?[8]91 伽儒,《崖州志》载:“带之,可以避瘴气,治胸腹诸症。” ?[9]73 ?除此外,还发现黎族人民用海南山姜、高良姜(黎族方言为局派)与甘草各15 g,粗捣筛,每次服6 g,水煎频饮治山岚瘴气。
2 跌打损伤
自古以来黎族人民摘野果、捕鱼、打猎的生产方式,从而导致跌打损伤的多发。黎族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掌握了大量动植物药在此方面的应用,如马鞭草、接骨草、茉莉等。
马鞭草,黎族方言为出教族,别名铁马鞭、疟马鞭,《光绪澄迈县志》载其“苗似狼牙,治跌折伤” ?[10] 。功效为活血化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黎族人民将马鞭草鲜草适量捣烂外敷治疗跌打损伤。查阅资料获得医案一则 ?[11] :一24岁男子下楼扭伤右足,当即疼痛不能行走且踝腓侧副韧带压痛,采鲜马鞭草100 g,鲜桑叶、樟树叶、韭菜各50 g,均用酒少许炒热敷伤处,绷带包扎,约2小时后即可走。在临床上,马鞭草的使用不局限于外科的跌打损伤,内科中亦常使用,仝小林使用其(用量30 g)配伍真武汤治疗气虚血瘀、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的肝功能失代偿期 ?[12] ,钱英使用其(用量15 g)配伍白花蛇舌草治疗虚损生积,毒瘀内结所致的“癥积”肝癌 ?[13] 。在民间,马鞭草和一枝黄花各50 g水煎服治疗流行性感冒,马鞭草30 g、香附和益母草各15 g水煎服治疗痛经。现代药理研究 ?[14] 表明马鞭草中马鞭草苷含量较高,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
接骨草,《民国感恩县志》载“跌伤骨节捣烂敷之,可以接骨” ?[1]77 。黎族用法为接骨草叶合木贼全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鹅不食草,黎族方言称雅千丹,民间应用其全草适量,加白酒炖热擦患处,治跌打损伤。此外,《崖州志》还载其捣以黄糖,可治眼痛 ?[9]67 。茉莉,《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凡骨节脱臼接者,用此不知痛” ?[8]72 。刘寄奴,《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性甘温无毒,止疮血极效” ?[8]78 。松筋藤,《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味甘,微苦,服之补筋骨” ?[8]80 。番三七,《咸丰琼山县志(上册)》载“跌伤,捣烂酒炒,熨之甚效” ?[15]116 。刀枪草,又名紫云菜,《咸丰琼山县志(上册)》载“刀枪伤者嚼叶贴之,其血立止” ?[15]116 。坍蛇,《宣统定安乡土志(下册)》载其胆为疗伤妙药 ?[3]889 。獭骨,《民国感恩县志》载“能解药箭,中箭者研其骨少许,敷治立消” ?[1]93 。
可以发现,黎医药对跌打损伤的处理较为成熟,既有外敷之药,也有内服之药;既有接骨之药,也有止血止痛之药;既有动物药,也有植物药;这也为临床治疗跌打损伤提供了宝贵的用药思路。除此之外,关于动物的骨折治疗用药,地方志中也有记载,如《民国文昌县志(上册)》中记载藠可以治疗鸡鸭骨折 ?[8]66 。
3 火毒
由于海南四季不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全年温暖的气候特点,导致火毒病多发。海南地方志中记载了大量治疗火毒的药物,而由于黎医药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许多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也被用来治疗火毒,最为常见的是椰子与黎茶。
椰子,分布于海南各地区,黎族方言为运办节,黎族人民与椰子有着种种美好的传说,相传椰子树是黎族先民首领越王所变,椰果便是“越王头”。《崖州志》载其可以解热,可以治痢 ?[9]54 。民间应用于中暑、贫血、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等,如贫血头晕,可以将椰子一个切开小口,放入适量糯米、黑豆与糖,火炭烤熟服用,多用有效。现代也有较多椰子的相关研究,如椰子油可以抑菌、解毒、消炎镇痛、调节血浆血脂,此外还可以保护前列腺与预防骨质疏松;椰子汁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加速伤口愈合;椰子叶可以降低血压,但是对于体内痰饮较盛者则不宜食用。
黎茶,又称水满茶,为五指山地区种植的野生茶树,《康熙陵水县志》 ?[16] 和《乾隆陵水县志》 ?[17] 都载其产于黎中,客民在山中摘取,泡灸之能解热,但由于其性寒不宜多饮。民间认为水满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防治外邪之功效。较为出名的有五指山“金鼎牌”红碎茶,其曾被英国女王指名饮用。目前该地区的水满茶行业蓬勃发展,但查阅资料后发现缺少对水满茶成分的研究与临床报道。
衔花草,《民国琼山县志》载其捣盐冲水服之,能消内外感风热。脚眼草,性能去热 ?[18]42 。山班菽,《崖州志》载将其根磨水,可治肠火 ?[9]63 。淡竹叶,黎族方言为雅包亿,《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去烦热 ?[8]78 。余甘子,黎族方言为席代哼,性甘寒、味苦涩,《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可以治风热,解金石毒 ?[8]70 。菠菜,别名菠薐菜,可以利五脏、解酒毒,但切记不可过服,否则发腰痛。海菜,又名菜花石,《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性甘咸,大寒滑,去上焦浮热 ?[8]67 。菜瓜,又名越瓜,其性甘寒,利肠胃,去烦热,解酒毒。除此之外,还有冬瓜、苦瓜(又名君子菜)、水瓜等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被用来清除火热之邪气。火是黎医主要的病因机理之一,采用性味寒凉之品对应治疗,这是黎医辨证施治的体现。
4 疮毒
对于疮毒的预防与治疗,黎医药也有其认识。在疮毒的预防方面,常用田艾叶、芦鼓花。田艾叶,《民国感恩县志》载元宵采取其拌米粉做棵食,可免疮疥 ?[1]69 ;芦鼓花,《民国感恩县志》载当地人民每至端午节取出浸水,诘朝取水澡浴,免疮疥 ?[1]73 。在疮毒的治疗方面,有苧麻、坡银、榜头薯等药物使用记载。苧麻,《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可捣涂疮疖” ?[8]74 ;坡银,《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可敷疮疖 ?[8]74 ;榜头薯,即榜薯,《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捣敷疮疡即散” ?[8]78 。甜娘,又名豆棱仙,《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煎水洗疮毒 ?[8]79 ;朝开暮落花,即粪上仁菰,《光绪澄迈县志》载其能治疮毒 ?[10] ;木芙蓉,《崖州志》载“可治一切痈疽恶疮,取叶捣敷,肿痛立消。” ?[9]57 苋,又名鱼鳞菜,《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可涂疮肿,亦治白痢 ?[8]66 ;炭紫果,《崖州志》记载其嫩叶可以治疗金疮 ?[9]63 。
此外,对于不同部位,如头、口、背所生之疮毒,也有不同的药物治疗。《民国琼山县志》记载羊蹄草可治疥癣秃疮 ?[18]186 ;《嘉庆澄迈县志》记载刺桐,即赭桐可以疗口疮 ?[19] ;《民国文昌县志(上册)》中记载薜荔可以治疗背疮,使用方法为干末服之,下痢即愈 ?[8]77 ;这与福建省名老中医陈鳌石对痤疮的分部论治相似,在疮毒的治疗上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用药方式 ?[20] 。
5 其他病症
对于其他众多病症,黎医药也有对应的药物使用。半边莲,黎族方言为杆飞步,《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可以通过捣汁冲酒饮,以渣围涂之的方式治疗毒蛇咬伤 ?[8]79 ,民间以水煎服的形式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等;凤尾草,黎族方言为运轩,《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可以治痢,民间以凤尾草末50至100 g,和鸡蛋煎水,以糯米酒冲服,治扭伤腰骨 ?[8]75 ;谷精草,黎族方言为杆火柴,《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可治目翳,使用方法为干品9至12 g洗眼 ?[8]77 ;紫苏,黎族方言为意守,《民国文昌县志(上册)》载其性辛温无毒,下气除寒,用以治疗外感风寒、上吐下泻等症 ?[8]77 ;菖蒲,黎族方言为忠把南,《咸丰琼山县志(上册)》载其久服可轻身延年,民间应用于肾炎、肾胆结石、妇女白带多等症 ?[15]111 ;益母草,黎族方言为杆艾,《咸丰琼山县志(上册)》载其治胎产诸病,民间治疗妇女月经过多,采用益母草煮猪肉吃或水煎冲酒服 ?[15]78 ;除这些药物外,豨莶草、益智、藿香、香附子、青葙子、水萍、芝麻等也被黎医广泛使用,其用药经验值得借鉴。
6 讨论
在查阅并分析众多地方志后,总结得到黎医药在瘴疟、跌打损伤、火毒、疮毒等五个方面的应用,扩大了临床上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但海南地方志中搜集的药物太过分散、对药物的描述过于简单。以《万历儋州志》 ?[21] 为例,仅在天集的土产篇提及药物,且许多药物仅仅提及功效,除此之外如使用方法、剂量、注意事项等均未记载,这都不利于对黎医药的传承与保护。
因此,想要深究黎医药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相关文献与专访相关黎医师,将文献资料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吸取精华,并且适当借鉴其他地区对民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方式,如积极立法、创新技术等,才能使黎医学研究逐渐迈入正轨。
参考文献
[1]
周文海,卢宗棠,唐之莹.民国感恩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88-389,77,93,69,73.
[2]聂缉庆,张延.光绪临高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91-392.
[3]宋席珍.宣统定安县志宣统定安乡土志(下册)[M].郑行顺,陈修演,点校.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888-889.
[4]李钟岳.民国文昌县志(下册)[M].吕书萍,王海云,点校.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957.
[5]潘小姣,村上启寿,田村理.槟榔中与烯丙基焦儿茶酚具有协同抗疟疾作用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导向分离(英文)[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5):83-85.
[6]杜永秀,孙东业,翦新春,等.咀嚼槟榔种类与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6,34(4):391-394.
[7]彭元藻,曾友文.民国儋县志(下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604.
[8]李钟岳.民国文昌县志(上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91,72,78,80,66,70,67,74,79,66,77,75.
[9]佚名.崖州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73,67,54,63,57.
[10] ?龙朝翊,主修.陈所能,纂修.光绪澄迈县志[M].陈鸿迈,点校.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88.
[11]刘学文.马鞭草治疗伤科验证[J].中医杂志,2001(7):394.
[12]郭艳青,刘文科,武胜平,等.仝小林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验案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2029-2031.
[13]靳华.钱英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和血法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4]刘雅琳,苗晋鑫,田硕等.马鞭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21,41(2):294-299.
[15]李文修.咸丰琼山县志上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16,111,78.
[16]潘廷侯.康熙陵水县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19.
[17] 潘廷侯,瞿云魁.康熙陵水县志乾隆陵水县志[M].郑行顺,校订.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19.
[18]朱为潮,主修.李熙,王国宪,总簒.民国琼山县志(第一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42,186.
[19] 谢济韶,主修.李光先,总簒.嘉庆澄迈县志.[M].陈鸿迈,点校.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440.
[20]孙敬钊.陈鳌石分部论治痤疮经验[J].安徽中医药大学报,2014,33(5):47-48.
[21]曾邦泰.万历儋州志[M].林冠群,点校.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31-35.
(收稿日期:2023-07-30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