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3个精品社区康复站,为10240名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修改《南昌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办法》,将康复救助标准从原来的1.2万元提高至2万元;新建两家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机构,分别为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
2018年起,市残联通过着力织密残疾预防康复服务的“家庭康复服务网、社区康复服务网、机构康复服务网、残疾预防服务网”“四张网”,实现了康复服务精准化、康复模式立体化、康复项目人性化、辅具配发常态化、残疾预防科学化,打通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前不久,百花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兰海燕医生带着团队来到渊明北路社区李连娣老人家中开展上门服务。今年84岁的李奶奶患有听力障碍、高血压,她的老伴也卧病在床多年。自从与百花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后,两位老人都能定期享受到专业医生提供的服务。
“一查二问三叮嘱”已成为习惯动作。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到李奶奶家后,医护人员利用随身携带的医疗仪器为老人做了血压等检查,并询问其身体状况,看到指标正常,不忘叮嘱老人一定要按时吃降压药、饮食要清淡。
“之前签约家庭医生时,我没当回事。没想到你们这么用心,每周都坚持上门服务,太谢谢你们啦。”李奶奶的儿子不住道谢。
“家庭康复服务网”的全面铺开,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能够享受到这些免费的个性化“私人订制”
服务。据了解,2018年,我市逐步建立、完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助力残疾人精准康复,全市共签约残疾人39837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0%以上。
此外,我市还组织康复机构走进社区,深入残疾人家庭开展残疾人家属培训班80余期,为残疾人家属提供康复知识培训和康复指导,1200余人次接受培训。同时,依托南昌市三三四医院、南昌康定医院、南昌市安定医院等精神障碍专科医院技术支撑,组织专业医生进社区、进家庭,为稳定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康复服药指导,2018年,共为3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补助。
除了家庭医生助力残疾人精准康复,为实现残疾人文化就业和文化创业、残疾人同步奔小康的目标,我市还搭建起文化康复新载体,织好“社区康复服务网”这张网,打造了青云谱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东湖区精障会员原生态文化创意画室两个文化康复示范基地,通过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疏导残疾人心理压力,每年约有500名残疾人从中受益。
今年52岁的老张便是“社区康复服务网”政策中的一位受益者。家住西湖区的老张十几年前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致双下肢截瘫。去年,原本终日足不出户的他得知青云谱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一探究竟。没想到在那里,老张不但凭借自己热爱的书法绘画有了收入,还结识了很多朋友。
“来到产业园之前,我因行动不便,几乎不怎么出家门,生活也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来这里之后,产业园成了我第二个家。”老张感慨道。
此外,市残联还创新辅具配发模式,实现了辅具配发常态化,更好为残疾人提供生活保障。2018年,市残联共发放截瘫患者护理用品用具12000余件,其他辅具6690件;在30多个指定省市直单位挂点扶贫村发放辅助器具3041件;为听障患者免费发放助听器600台,为100名肢体缺失者免费安装假肢。 (南昌日报记者
蔡欢)
●相关新闻
关爱残疾人 义诊送健康
日前,进贤县残疾人联合会开展了残疾人康复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普及全民防残意识,提高残疾人自身康复意识。
活动当天,进贤县人民广场上摆放了各种宣传预防和健康知识的展板,残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广大群众和残疾人发放常见疾病和残疾人康复知识的宣传册,吸引了许多群众和残疾人前来咨询就诊。同时,现场开展了医疗专家义诊,为群众免费进行视力检测、眼部检查、测量血压等服务,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给予合理的健康调理建议,并邀请康复机构专业医生为残疾人进行预防康复指导和答疑解惑。
记者了解到,活动当天,进贤县残疾人联合会免费发放了一批残疾人辅助器具用品,其中,轮椅40辆,拐杖5副,助行器5个,坐便椅、手杖凳若干个。此外,为普及康复知识,增强康复科普宣传活动的实效性,让在偏远乡镇的村民和残友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康复服务,进贤县残疾人联合会将在各乡镇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康复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打通服务基层、服务广大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徐锐平
南昌日报记者 张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