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采取了有效治理和保护措施,使得长江流域的“建设性”大破坏和“破坏性”大开发得到遏制,生态修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黄河流域河道萎缩、用水增长过快、水土流失的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区域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然而,由于人们一定程度上还受到旧的发展模式和思想观念的掣肘,黄河、长江流域仍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现象,究其原因,表象在黄河、长江,根子在流域。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母亲河,2018年4月,他视察长江,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充满深情地指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并要求对母亲河做一次大体检,通过祛风驱寒、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通络经脉,力求药到病除。同时做到“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笔者认为,用中医的办法治理黄河、长江,就要科学运用整体观、系统观,首先对黄河、长江做一次“大体检”。中医认为,“生病起于过用”。由于只重开发,不重修复和保护,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水土流失、化工污染、废物排放和大量的尾矿库,生态遭到破坏,土地、水源被污染。同时,各地“谋一域”居多,“谋全局”不足,甚至敷衍塞责,没有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黄河、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对两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大普查,全面诊断,追根溯源,找准病因、病根。
用中医的办法治理黄河、长江,就要分类施策,辨证论治,系统治疗。一要“源头治理”,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先手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二要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根据不同情况,该整顿的整顿,该下马的下马,该修复的修复,该保护的保护,祛风驱寒,舒筋活血,调理脏腑经络,力求药到病除。三要从系统思维出发,统筹各方,切实解决好九龙治水、分头管理的问题,使上、中、下游互动,发展与民生兼顾,使整盘棋“活”起来。
用中医的办法治理黄河、长江,就要合理“愈后”,做到“治未病”。《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故此,“治病必求于本”,要时刻将预防顶在前面,未病先防,未病先治。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和落实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空间管控单元,建立监测和预警的长效机制,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要不断总结经验,切实将治理的成果保持住、发展好,让母亲河永葆生机和活力,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
用中医的办法治理黄河、长江,还要时刻注重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长江文化。黄河、长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想使之传承好、发展好,一要持续推进黄河、长江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其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长江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精神和力量。二要强调万事万物并育并行、致和守中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告诫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同构,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相生相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着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人宜应天地,要心存感激和敬畏,爱护好、保护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惟其如此,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三要辩证地处理“体”“用”关系,在有序开发、实现全流域生态修复、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彰显黄河、长江的文化功能,不仅要建设生态、绿色、安全的黄河、长江,而且要打造繁荣、发达、先进的黄河、长江,从而使我们的母亲河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文明河、幸福河。
仰望中华民族的版图,黄河、长江就像两条金银色的腰带,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威武雄壮,蕴涵着祖国母亲的温暖体贴,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一往无前。诚然,推动黄河、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治理和保护黄河、长江,必定能够使母亲河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越走越宽。(孙可兴)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