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凌炜 江西省新余市卫生健康委
培养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是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的客观要求。针对当前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笔者阐述如下。
存在问题
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缺乏。据报道,某地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学历的人员不足100人,约占注册医师的3%左右,系统参加西学中人员56人,约占注册医师的1.7%。而根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市调查显示,具有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的医师只占6.27%。
中西医结合医师晋升职称通道不畅。60%左右的中西医结合医师希望晋升中西医结合职称系列,而现在国家职称晋升专业只有中西医结合内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三个专业,覆盖面窄,不能满足临床其他专业需求,阻碍了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人才招聘 “高度集权”,大多在省级统一招聘,层层审批,程序繁杂,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无法落实。由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影响,就是能把人才招进来,最终也留不住。就是本地人才也纷纷流出,近三年来,仅新余市中医院就流出10名。
中西医教学培养、考试考核和管理脱节。我国大专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学制时间过短,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考试考核都没有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措施,难以达到培养目标。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管理上和西医完全脱节。
对策建议
建议省级医政主管部门应放宽对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的限制,允许中西医结合医师进入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的中医科室、西医科室和中西医结合科室工作。
建议增设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统考,在保留现有西学中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职培训,提高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整体水平。
建议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发展政策,支持中西医结合青年骨干入选国家、省级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人才考试方式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评价标准。同时在政策扶持、经费奖励、住房就学、子女亲属照顾等方面给予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建议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方式,鼓励大专院校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多层次、多形式、多模式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举办不同层次的西医学习中医班,鼓励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以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考试与评审制度,制定符合实际的中西医结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标准和办法。(易凌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