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庆历名相范仲淹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清代医家程国彭又言:“相之良则安天下,医之良则自乡而国。”治国理政意在构建“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治病防病则要建立人体五脏六腑间的“阴阳平衡”,良相治国与良医治病有异曲同工之处,都离不开一个“和”字。笔者认为,崇尚“和法”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医医院的发展也应以传统中医文化为引领,加强内涵建设,围绕“中”字,用好“和法”。
“和法”是中医治病的“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之一,当病邪在少阳,东汉医圣张仲景以小柴胡汤和解;当“上下交损”之时,温病大家叶天士采用“治其中”的策略,都是“和法”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和”为贵,“抗疫”中彰显“和法”。以“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和”代表着“和谐、和合、中和”。己亥年至今的新冠疫情,当武汉深处危难之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疫”,即为“和法”。当友邦处于困境之时,我们“投我以桃,报之以琼瑶”,极力伸出援手,将中国抗疫经验无私地与其分享,更是“和法”。与医院相比,个人是小,医院为大,就国家而言,医院为小,国家为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体现的是团结协作,因和而合。“和法”是旺国之基,也是兴家之本。我们极力倡导国家之和,世界之和。笔者认为,中医药以“中”为姓,不偏不倚为中,中国抗疫精神的“和法”应该融入到中医院的文化建设中去。
“和”为美,提升团队凝聚力。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是亲和、友善及真诚。人与人之和,可以用心做事、集思广益、同舟共济。简单而言,中医院由中医、西医两部分合成;也由领导、员工上下构成;更由老、中、青三代人所组成。“将相和睦,不败而胜”、“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医院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倡导“和法”,并非一味地去迎合他人,而是在与同事间和睦相处的同时,也要保持自我的人格独立,求同而存异,即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孔子的弟子有若说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用好“和法”,有助于提升团队的协作力及凝聚力,有利于加深各科室之间的协调性,更对中医、西医之间的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和兴院、以和强院,对中医院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和”为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的特定关系。在就医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医生技术水平的高低、患者的病情轻重不同以及就医时的心态原因,还有社会经济等因素,医患之间很难达到理想的和谐状态,但两者之间应当互相理解,相互包容。作为医者要践行刻苦钻研,勇攀医学高峰的精神,也要有救死扶伤、一心为民的亲和之举。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保政策的持续改进,送医赠药的举动或许不会像先贤们那样普遍,但是诊病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善意,同样也可以塑造出新时代的“孙思邈”。中医人的“和”是一种友善,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构建和谐医患,深得民心,同样也是中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仍是重中之重,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好时机。“和法”应该贯穿中医医院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此才能彰显其无穷的文化魅力。(吴力强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徐军奇 江苏省太仓市金浪卫生院)
(d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