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苏 程旺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不仅对于治病疗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为治国理政提供丰富文化滋养。在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将很多中医药的典故、术语、理念嵌入到相关重要论述,尤其是在讲党的作风建设时,熔铸了诸多中医文化:领导干部要拿出“精气神”来、对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特征,用“肝风内动”“血虚生风”来描述等等,富有特点,启人深思。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是生命的根本,是活力的源泉,能使人保持长寿和健康。《类证治裁·内景综要》言:“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精气神”在人的身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器官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它。党员作风建设更需要“精气神”,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拿出“精气神”来,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作风是党员言行举止的外在表现,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拿出党的“精气神”,端正党的自身品行,同时也要养浩然之气,防止腐败堕落。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自身首先应保有“精气神”,端正自身品行,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作为,切实干出实效来。
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党的作风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问题,用中医的话来讲就是“肝风内动”“血虚生风”,它们表现为眩晕、抽搐、震颤、麻木等“动摇不定”的症状。如果党员干部形式主义严重,在工作上做做样子,官僚主义盛行,滥用自身职权谋私利,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铺张浪费,存在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就会极大破坏党的形象,引起群众的不满。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缘于体制上的“肝风内动”,导致思想工作上表现出了各种诸风症候。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端正自身思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驱“邪气”、扶“正气”,才能真正治愈“肝风内动”和“血虚生风”。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员作风问题要“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症下药”指医者根据病人病症辨证论治,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不能一概而论,要找准病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党内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同时,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一旦出现问题要抓紧治、马上治,“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这正是中医所强调的“治未病”思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用治病来喻示治党,对于党内出现的作风问题要马上医治,不能讳疾忌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无药可救,应善于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实现党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中医文化的有机熔铸,彰显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新气象。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中医文化可以不断助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养成。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