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鹏宇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
源于科学整体性的客观认识,衍生了多学科交叉的概念。自中医药产生伊始,就融汇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多学科知识,中医药学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而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创新,也不能脱离多学科探索的模式。中医药的多学科探索应把握三大方向。
从要懂中医到中医要懂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中医药领域科技布局”,集结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各领域的专家从多学科开展中医药研究,是激发中医药科研创新活力,完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举措之一。中医药的多学科探索,要遵循学科的规律,从“要懂中医”到“中医要懂”。“要懂中医”是指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学者要对中医药感兴趣、了解一定的中医药知识,这样才能找准大方向,开展多学科探索,“要懂中医”是前提条件。这些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愿意研究中医药的人才,将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一大动力。
“中医要懂”随着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入,要明确主动权在谁手里这一问题,中医药领域至少有一部分人,懂得其他学科的有关研究手段、技术方法乃至理论体系,即“中医通”基础上的“数学通”“物理通”“生物通”等,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牛鼻子,做好大文章。“中医要懂”是多学科探索中医药的必然趋势,只有中医懂了,落脚点才会更准确。
从紧跟前沿到引领创新
中医药的多学科探索从紧跟前沿到引领创新,就是中医药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从“跟跑”到“领跑”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过程,这是无法改变的,但缩短两个阶段的差距、时间,是能够实现的。“跟跑”要把握国内和国际两大战场,紧跟国内研究趋势,同时清楚认识国内某些研究领域的滞后性,把握国际发展大势。如肠道菌群、代谢通路、量子力学等要用到中医药的探索中,做到“人有我有”,乃至“人有我优”。
中医药的多学科探索要引领创新,如青蒿素的研究就是中医药“领跑”的例证。但中医药领域创新性、引领性成果,寥寥无几,这其中要解决长期研究的问题,即“跟跑”到“领跑”的思维转换。“跟风”“蹭热度”等短视思维极大地阻碍了中医药的创新,中医药研究要几代人共同努力,长期坐冷板凳,才能做到创新出成果。中医药自身发展及多学科探索,要始终明确方向,“跟跑”是方式,“领跑”是目的,要坚持从失败中开出成功之花。
从研究中医药到中医药研究
“从研究中医药到中医药研究”是“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主任孙蓉多年来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呼吁,也是中医药的多学科探索值得借鉴的内容。研究中医药是发展中医药的关键,也是当前我国中医药多学科探索的主要模式,甚至可以认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搞懂中医药,搞明白中医药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主题。但无论探索的道路有多漫长,中医药研究这一命题,是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多学科探索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建立中医药自己的评价标准、科研体系等,是一定要实现的。(姚鹏宇)
(WD)